首页> 景区动态

群贤毕至 精彩纷呈 | 2023年《阳关大讲堂》系列讲座概述

2023年,敦煌阳关博物馆在创建2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了《阳关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丝路文化、敦煌文化和阳关、玉门关长城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在线上举行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学术讲座。该活动于2023年5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截至年底,共举办线上线下学术讲座22期。

《阳关大讲堂》的举办,是阳关博物馆在学术研究和传播方面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为推动两关(阳关、玉门关)长城文化研究,传播敦煌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打造了一个平台、开辟了一个渠道。《阳关大讲堂》系列讲座选题新颖,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忠实听众,为我们继续办好讲座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学生聆听讲座

一、讲座得到了业界研究机构和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积极参与主讲和主持。

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给予了《阳关大讲堂》大力支持,他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认真准备讲座报告,为保证讲座质量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使讲座精彩生动,引人入胜,主持讲座和主讲的专家学者们,本着对受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了解受众需求,确定讲座课题,准备高质量课件,制作精美幻灯片,在讲座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而具有活力的表达,论证严密,作风严谨,观点鲜明,为受众献上了一份文化大餐。

讲座还邀请到各领域的优秀学者担任主持人。通过主持人在主讲人和受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加主讲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讨论,提高讲座效果,促进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讲座内容丰富,资料新颖,精彩纷呈,新思路新观点层出不穷。

2023年《阳关大讲堂》22场学术讲座,主要围绕两关长城、敦煌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选题展开,主讲人在学术报告中引用了很多新资料,通过严密论证,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促进学术进步。

郑炳林教授

葛承雍教授

例如,郑炳林、荣新江、葛承雍、李并成、沙武田、冯培红、张德芳教授充分利用河西出土汉简资料,从不同角度梳理出了与阳关、玉门关有关的内容,对我们重新认识阳关、玉门关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赵琛教授讲述了丝绸之路长城研究的新探索新发现,提出了新时代长城研究的一些新观点。

张俊民研究员

张俊民研究员公布了2019年阳关考古调查的情况,这些考古调查结果为全面认识阳关地区人群活动轨迹、行政建制的变迁以及阳关在敦煌和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功能等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研究依据。

柴剑虹教授

王志鹏、杨富学、柴剑虹、胡杨等学者以西北边塞诗词为切入点,解读丝路文学、丝绸之路上的多民族文化交流,以及如何欣赏和解读古代诗词等问题。

杨秀清研究员

杨秀清研究员对敦煌壁画中的童子形象进行梳理和研究,是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方面,除了人们所熟知的贸易交往之外,饮食、丝绸、医药、器物等的交流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相关考古成果和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方法。

高启安教授

高启安教授从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中搜集到面食及其加工材料,对丝绸之路上的常见面食加工食品进行了梳理,对部分食物加工器具以及佛教对中国古代饮食的影响问题做了很深入的研究,足证丝绸之路同时也是一条饮食文化传播之路。

王子今教授

王子今教授围绕河西走廊及丝路各地发现的“不同颜色”的汉代纺织品的鉴定与研究,分析了这些丝织品与丝绸之路历史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增进了听众对汉代丝绸之路经济与文化功能的认识。

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医药文化传播之路,在丝绸之路医药文化研究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兴伊教授梳理了麻黄这一经典草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及应用。甘肃中医药大学李应存教授以敦煌藏经洞医学文献张仲景《五脏论》为核心,从其应用价值出发,用通俗易懂、且经过临床实践检验的丰富例证为听众呈现了这一经典医学理论的价值。刘英华教授则从丝绸之路医药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列举出众多传统医药文化交流的例证,既有印度与中原医药的交流,也有汉藏、印藏等医药文化的交流。

齐东方教授

齐东方教授关注丝绸之路物质文化的交流,从丝绸之路大范围、长距离、长时段的文化交流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些器物进行分析,从一个更高的维度谈“交流的价值”,用实物说明了丝绸之路在突破地域限制、沟通欧亚大陆、改变人与人和国与国关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李正宇教授

李正宇先生对“匈奴、单于、撐犂、祁连”等已经被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民族名称的读音进行辨析,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识。

贾海涛教授

贾海涛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印关系研究,从一个宏阔的视角观察古代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流及相互影响,让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

以上研究既有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如对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的专题研究,也有对丝绸之路不同区域和文明之间互动交流问题的探讨。研究资料丰富、视野宏阔,研究的范围逐步由敦煌一地扩大到河西走廊及其之外的更大区域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方面,如中印交流问题,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丝绸、器物交流以及人员往来问题等。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耙梳、考古材料的整理和研究等,让原本深奥难懂的问题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材料变得清晰易解,让大家实际感受到这种交流的存在,而且讲述者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后,使听众大长见识、回味悠长。

三、社会反响热烈,实践证明讲座是一种有利于学术研究和传播交流的渠道和方式。

《阳关大讲堂》通过腾讯会议方式举行,是开放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活动平台。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宣传和有序开展,《阳关大讲堂》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积累了一批忠实听众。每次讲座的听众数量、职业、学历层次等虽然因讲座主题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大多以学术团体、专家学者、高校学生、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文化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为主,还有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士也时有关注。

线上听众截图

另外大讲堂的主讲人、主持人,也是大讲堂的忠实听众,他们都默默关注着大讲堂,或转发海报,或默默在后台听讲。还有部分听众几乎是每场讲座必听,并且积极参与互动提问和讨论。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主持《阳关大讲堂》

赵琛院长

10月28日晚,敦煌市阳关博物馆邀请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教授赵琛,开展《丝路长城新发现》讲座,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现场200余人,线上超500人次参与了本次讲座学习

相信未来随着讲座的持续进行,《阳关大讲堂》还会积累更多的忠实听众,让大讲堂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

四、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2024年,阳关博物馆将在总结前一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阳关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初步计划每月举办两期。讲座的选题还是放在敦煌学、丝绸之路研究领域,同时积极挖掘两关、长城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届时我们将邀请各研究领域的学者做客阳关大讲堂,邀请同领域的研究者参与主持和互动。阳关大讲堂的工作人员也将继续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在这里,我们向应邀参加讲座的主讲人、主持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关注、支持《阳关大讲堂》的忠实听众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

我们期待着《阳关大讲堂》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与支持,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文化福祉。


敦煌阳关博物馆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阳关大讲堂》系列讲座一览表

END

责任编辑 | 吴丰萍

编辑 | 年超君 张奕瑗

校对 | 吴雪芹 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