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藏文物

婴儿干尸

敦煌历史源远流长,回望汉唐历史,悠悠两千年,敦,大也;煌,盛也,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数不胜数,莫高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阳关玉门关,是华夏民族与世界人民第一次握手的地方;悬泉置遗址,是古代官方东来西往的歇脚处,这些遗迹与遗存就是历史的见证。

在阳关博物馆两关汉塞陈列展厅,有一件见证了阳关历史的文物,这是一具汉代的婴儿干尸,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文物 | 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阳关博物馆馆藏婴儿干尸

这具干尸出土于阳关去往西域南道的一座残破烽燧附近。据考证这个婴儿只有一两个月大,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的头骨部分,额头余棕色胎发;在婴儿身上裹有两重衣衾,半露额面,下部束帛带,衣被等朽烂严重,唯见红、蓝色绢帛及棉絮。更奇特的是,这个小小的婴儿居然还用一副棺木装殓。棺木外裹一层罗布麻编制的密纹草席,棺木由胡杨木刳剖制成半筒状,分盖、底两部分,两端镶扣档头木,棺底铺一层棉被。在条件艰苦的边塞地区有丝绸被褥,还有棺木,足以见得他的父母家人对他的疼爱和宠爱,可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永久的沉睡了。

他的父母是谁?他是男是女?他是怎么夭折的?为什么能保存这么久?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抽丝剥茧,来一一分析。

文物 | 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阳关博物馆馆藏婴儿干尸

这具婴儿干尸在出土时没有发现相关的身份证明,他的父母是谁,我们只能进行推断。根据出土地点,很有可能是当时守关将士或者驻燧戍卒的孩子,而且这位将士的官职地位也是比较高的。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孩子夭折,只是用草席卷裹然后掩埋,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婴儿是用丝绸被褥包裹着的,虽然当时中国是生产丝绸的赛里斯国,但是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才能使用丝绸这样的名贵布料,由此可见他是个家境富裕的人家的孩子。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对亡灵的尊重,没有人掀开丝褥去考证过他的性别,所以,很遗憾,这个孩子的性别是男是女,目前无从得知,仍是一个谜题。

文物 | 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阳关博物馆馆藏婴儿干尸

古代的交通和医疗条件并不像现在这么好,婴儿夭折是时常发生的事。而且在边塞地区,生活条件更为艰苦,或许是一次极其普通的风寒感冒,就夺走了这个孩子的生命。为什么尸身保存的这么完好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不同于埃及木乃伊,这具婴儿干尸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我国除了新疆有被大众所熟知的干尸,与此相邻的甘肃敦煌同样具有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的特点,也是干尸的主要保存地区之一,由于地处干燥高温的沙漠,尸体在自然状态下就能脱水干燥。第二个原因是:胡杨木坚固不易腐朽。胡杨木又叫英雄木、长寿木,素有三千年美誉之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所以棺木至今也保存比较完好。如果说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两千多年来没有人发现这具干尸,也就没有遭受到人为破坏,所以保存了下来。

阳关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或繁荣,或没落,都被他无声的注视着、见证着,不怕被吵醒,只怕无人肯为他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