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游记

抚今忆昔话阳关

  阳关,古在龙勒县境内,今在南湖乡。它是古丝绸路上的一对“雄狮”,扼踞要地,虎视丝路,守护着通西域的门户。西汉王朝为抗击匈奴,在设河西四郡的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两关皆为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出塞”、“入关”的咽喉之地。设置阳关都尉统辖龙勒南境,玉门关都尉统辖龙勒北境,分别镇守南北两条通往西域的丝路古道。敦煌建郡前属酒泉郡,后属敦煌郡。当年两关雄伟威严,皆为大漠八景中的景观。

“天马不知何处去,无人解识古阳关。”阳关位于敦煌市城西70公里的“古董摊”上,因地处玉门关以南而得名,又因在龙头山(今墩墩山)之南故名。“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古有“阳关耳目”之称。

 阳关,为汉武帝得“天马”的故乡。古丝绸之路南道的起点,西汉时为都尉治所,唐以后废。古时候曾是人烟密集、经济繁荣的地方,北辽以后,人们迁离,元代被洪水冲毁。今关北还残留着一道长城防线,每隔10余里有烽火台。随着世远年湮,流水冲击,风蚀雨侵,关城破败,城垣灭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阳关隐去”之说。保存至今日的,仅有耸峙在砾石岗上的一座高大的烽燧,虽苔痕斑驳,但气势犹存。唐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即指此。自此以后,在人们眼中,阳关总是背井离乡,荒凉寂寞的代名词。然而,“昔日出塞泪不止,今日喜有故人居”,“今朝送君复西去,岂吝千杯供一醉。”今日阳关烽燧下,春来塞外,已林茂粮丰,葡萄飘香,鱼游鸭跃,一派塞外风光。“稻粮依时泛秋色,珠实累累葡萄园。疑是塞外江南地,白云远上祁连山。”从四面八方拥卷而来的观光者的车轮滚滚,人流熙攘,仿佛沉睡已久的“丝路”又复萌发了青春。无情的岁月和风沙虽吞没了昔日的城池关府,但却掩盖不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极目天涯,云山浩渺,大漠苍茫,薄雾轻风,缭绕飘拂,瞻望旷野,逶逾剞(ji)侧的峁(mao)峦平岗和莽莽荡荡的流沙砾石环抱的块块墨翠欲滴的绿洲,这就是光怪陆离的塞外景致。

 阳关大厅上古有一间精堂,十分有名。站在这里,来品味沙漠和塞外风光,“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体明同夜月,色净含秋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