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田野文物

阳关遗址

阳关故址.jpg


 阳关遗址。阳关与玉门关齐名,是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从史籍来看,这两个关是汉敦煌郡龙勒县西境南北相望的两个关隘,自古以来分得很清。P.5034《沙州图经卷第五》载:“阳关,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右,在县(指寿昌县)西十里。今见破坏,基趾(址)见存,西通古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曰阳关。”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阳关关址不大,按给出的尺寸折合公制计算,面积1353平方米;二、阳关在唐寿昌城西十里。这一记载出自敦煌本地人之手,应比另一种说法即“六里”的说法可信;三、《图经》撰于武周时期,当时阳关已经“破坏”,只存“基址”,此后进一步破坏,以至于湮没无闻,不见于晚唐五代的地志,甚至还衍生出与玉门关混为一谈的讹误;四、阳关是敦煌通往西域南路的门户;五、阳关之名源自它在玉门关之南。

 关于阳关故址的位置所在,学者中素有红山口和古董滩之说,古董滩说又有古董滩、古董滩西和“石棺材”附近之分。说在红山口者,依据山川险峻,但了无遗址可证;以为在古董滩或古董滩西者,见有瓦砾、陶片、箭镞、五铢等遗物之大面积分布;以为在古董滩西者,又有大面积建筑遗址可见。但与唐人记载阳关关城甚狭小局限实况不合,也与阳关在无卤涧源头东北之说不合。“石棺材”附近说虽然符合《图经》的有关记载,但除石料一块外,别无他物为证。看来只有深入探查发掘,方可最后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