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凉州的一匹马。
驰骋在河西古道上,找寻飘荡千年遥过沙碛的声声驼铃,找寻天马西来从西极的足音。
走过千山万水,最想到达的地方,是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梦回阳关、走马阳关,是我生命里挥之不去的向往。无由会晤的日子里,畅想、怅望。
西北偏西,是敦煌。心归处,是敦煌。乐响起,动敦煌。当《乐动敦煌》的大幕拉开,应朋友之邀,再次沿着西行之路,走向敦煌。
朝圣敦煌,寻梦阳关的强烈愿望强烈升腾。在敦煌的夜色里,在敦煌的烈日下,分明听得到阳关悠长而逼真的呼吸,一如阳关三叠。那是阳关在呼唤我。
站立敦煌的阳关大道,打开历史的两扇大门,左边玉门关,右边是阳关。开启处,中原的风吹过高原,吹向远方。丝绸之路、玉石之路、青铜之路、彩陶之路、香料之路……在万籁齐鸣的天地之恋间活化出历史的印记。当然,还包括激情澎湃的良马之路。那同样是属于我们的辉煌。
不论是玉门之南的战略布局,还是阳氏杨氏家族的奔波迁徙,当天汉雄风掠过这片土地,汉武大帝在“列四郡、据两关”的棋盘上,郑重地落下了一枚棋子——阳关。
这枚棋,由此生根。千万年不朽,扎根国人心田。
兴亡千古繁华梦。阳关,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注定如胡杨般守望大漠的宿命。他是将士,无论繁华抑或荒凉,永远守护着边关的安宁与通畅。她是母亲,无论和平还是纷争,从来安祥地在乡关惜别着慈善的子民。杀伐与庆贺,哭泣与叮嘱,念起一次,落沙一粒,阳关都默默接受静静承载。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浪漫,阳关造就的浪漫,悲情而温婉。
“西出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扬鞭阳关道,憾在错位的时辰。一直在想,夕阳落日下的阳关,定是分外美丽。既便曾有的长河已然不在,缭绕的烽火不再燃起,落日圆、烽燧孤、旅人立,再加上远天边飘来的羌笛声、古琴声,最好还有那埙声,彼时的阳关,定将幻化出别样的千佛洞天。
可惜,我嗒嗒的马蹄行过,那是一个多云的清晨,伴着缥缥缈缈卷起沙尘的清晨。也许,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缘分。余秋雨先生见到了阳关雪,凉州大马见到了阳关风尘。
扬鞭阳关道,寂寥的戈壁平静而祥和。几千年了,大地依然如故,不喜不悲。举目四望,唯恐错失历史遗留的每一件信物,惶恐而虔诚。一马平川的田野,一线发丝式的土垄逶迤而过,时隐时显,那是见证着战争与和平的南湖塞墙。还有山水沟大墩烽隧,还有象形山睡佛、“西行之路”上的心愿石,连同龙勒、渥洼这些史册中频频出现的地名,随着疾速的行驶,由点到面连缀起历史的阳关古道。斑驳陆离,苍凉雄浑。
南风知我意,错将清晨做黄昏。苦于过客般的命,无暇领略阳关博物馆的苦心设计和运营,一张入场券购买的是踏上阳关的心境,寻梦般的心境。错位的方向感让我获得短暂的满足,昏黄的太阳宛如渐落的夕阳,一抹血阳,半峰残垣,稀少的行人足以让我穿越两千年的风霜,去窥探曾经的繁华,曾经的荒凉。
他们来了。沿着阳关古道,解忧公主荣归故里,高僧玄奘返回长安,边塞诗人岑参两赴西域,马可·波罗踏上神秘的东方土地。他们来了。知名的不知名的,南来,北往,东进,西行,铁衣辛勤久,箸啼别离后,少妇欲断肠,征人空回首。从阳关,经凉州,到长安,奔徙在五千多里的大道上,万里风烟里放飞着不生不灭的阳关梦。
然而,他们终究又要远去。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当阳关不再是丝路南道的战略要隘、军事重镇、欧亚门户,阳关古道滑落汉唐帝国的政权版图。因缘际会,阳关却从此走进中华文化史的殿堂,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
阳关,作为交融开放、建功征战、情感寄托的历史地标,已成为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边关,一如胎记般的精神乡关。
站立“阳关耳目”,空气是寂静的,风也停止了呼吸。昔日的河道、古道、馆驿、边城,都在黄沙下叹息。抬眼望,平沙莽莽黄入天,古董滩下古城寂。难见秦汉洒落的明月,难见络绎不绝的明驼宛马,难见持牒出关的行者,难见饮酒壮别的旅人,只有今天的人们在这里拍照直播,览胜思古。再回首的人们,也许携带着一丝温柔,也许盛载着一腔豪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风里雨里,摩洁遗立。因为口吐莲花的一句承诺,诗佛矗立阳关,左手执杯,右手高擎,迎来送往着芸芸众生。王维守了阳关千年,还将守得阳关万年。在传承不息的文化运河里,阳关,前方是思念,未来是希望。天不荒,地不老,王维成了永远的阳关故人。
文武兼备,阳关不老。来去缘遂,阳关长青。朋友说,敦煌是一个遥远的梦,是出发的借口,是归来的理由。阳关亦然。我必须得承认,那个清晨,我把一声欣慰的叹息卸在了阳关脚下。盛夏的漠风裹挟着我的叹息,沿着那条古道一直飘向关外,飘向天际。
我把叹息卸在阳关,我把阳关驮上马背。于是,我便有了思想的高度,有了历史的深度,有了思念的温度。
走马阳关,我是过客,亦是归人。
作者简介
骨有三分傲,情有一点痴。徐永盛,甘肃武威人,自号凉州马、谷水堂主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高级记者,全国广播影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师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校外实践导师,甘肃省公安系统行风政风警风监督员,武威市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出版发行有《徐永盛作品集》之《祁连牧歌》《青山横北郭》《凉州光影》,《徐永盛文论集》之散文卷《梦里水乡》、论文卷《夜话视听》、纪录片卷《谷水之恋》、专题片卷《文化武威》及《中国马文化丛书·雕塑卷》《长河奔大漠》《玉之格》《武威旅游》《武威瑰宝》《广播电视管理简论》《武威市广播电视志》等学术、文学专著和《石羊大河》《武威·天马的故乡》《凉州放歌》《诗意武威·千古凉州词》《科技兴农》等音像制品共19部。《祁连牧歌》被列为甘肃省委宣传部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诸多文学作品在《西部散文选刊》《丝绸之路》《甘肃日报》等刊物发表。先后担任武威市6届春节联欢晚会,2021年8月“中国好人”发布仪式、武威市精神文明表彰大会、武威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会、武威市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晚会、武威市“十大科技农民明星”评选表彰文艺晚会、青工联谊会、“精准扶贫 圆梦大学”等大型活动导演,创制《玉帛之路》《大道攸归五凉风》《大漠长河》《八步沙的风》等50多部纪录片,100多部作品荣获全国广播电视大奖提名奖、全国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电视作品一等奖、全国优秀电视论文一等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甘肃省本土优秀纪录片奖、甘肃省电视金鹰奖、甘肃新闻奖、甘肃省广播影视奖等。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宣传个人、甘肃省新春走基层增强“四力”先进个人、甘肃省“五四”新闻奖优秀青年记者、甘肃省公安系统优秀监督员、武威市优秀共产党员、武威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等。
END
来源 | 谷水堂
责任编辑 | 吴丰萍
图文 | 张奕瑗
编辑 | 年超君 张奕瑗
校对 | 吴雪芹 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