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区动态

敦煌阳关博物馆创建二十周年特辑(二) | 朝圣敦煌 寻梦阳关——文化保护 解读展示

-敦煌阳关博物馆创建二十周年特辑-

朝圣敦煌 寻梦阳关

文化保护 解读展示

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雄伟的阳关城堞早已被无情的黄沙掩埋,凭吊怀古,无处寄托;探幽发微,难寻踪迹。为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利用文化文物资源,我们肩负历史责任感,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倾尽所有,策划并投资兴建了阳关博物馆。2003年8月,雄伟壮丽的阳关博物馆拔地而起,岿然挺立在雄浑苍茫的阳关大漠上。阳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阳关博物馆以“挖掘古文化、建设新文化”为宗旨,为适应敦煌旅游事业、特别是两关(阳关、玉门关)长城保护开发的客观需要,依托两关长城地区、尤其是阳关地区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应用新理念、新思维,采用雕塑、壁画、建筑、陈展、环境等艺术手段,系统展示丝绸之路、两关长城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复现历史,复活阳关,以提高人们对丝绸之路文化、敦煌文化,尤其是两关长城军事文化和边塞民族文化的认知。它的建设坚持科学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次的原则,既具有保护古文化、发展旅游的功能,又是承传发扬敦煌文化的载体。

阳关历史印记

沉睡千年的阳关,直到晚近时期依然鲜有人问津。下面这组照片(大概可以)反映出阳关地区百(十)年前的荒凉情景,以及阳关博物馆建成前的面貌。

光绪年间古阳关石碑

1907年汉代墩墩山烽燧

1935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委邵元冲到敦煌视察期间,在阳关留影

敦煌县南湖乡今阳关镇村庄(1907年斯坦因拍摄)

从南湖乡的村庄远眺墩墩山烽燧(1907年斯坦因拍摄)

被沙丘掩盖的部分阳关遗址(约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墩墩山烽燧(约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墩墩山烽燧(2003年)

墩墩山烽燧(1999年)

设计论证

阳关博物馆的建设是一个文化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采用何种手段去展现阳关文化,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其中根本性的问题。从1999年12月开始筹划调研,论证立项,2001年4月动工修建,到2003年8月28日正式开馆,历时3年零8个月。期间纪永元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去洛阳、西安、南京、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向城市规划、博物馆、古建、美术、史学、敦煌学界的知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请教,反复论证并最后确定了阳关博物馆的建设方案。

2001年3月4日—6日,市政府邀请北京、陕西建筑方面的专家教授召开阳关陈列馆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评审肯定了设计方案。

2001年7月5日,与敦煌文化界前辈张仲、张友仁、窦侠父、王渊等座谈交流

阳关博物馆建设方案设计者、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铮(右),与著名雕塑家闫玉敏(左)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与造型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韩美林讨论阳关博物馆建设方案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与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右一)讨论阳关博物馆建设方案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与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初世宾(左三)检查、指导阳关博物馆沙盘制作工作

著名画家、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北民族学院教授娄溥义(左),应邀设计《丝路友谊图》;在敦煌市博物馆馆长傅立诚(中)陪同下,到阳关博物馆考察

著名画家、西安画院院长杨晓阳(左二)到阳关博物馆施工现场考察指导

著名画家、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美编王可伟(右二)到阳关博物馆实地考察,承接了《征战图》的设计任务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检查验收肩水金关复制模型

开工奠基

2001年4月21日,阳关博物馆项目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中共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王军需、副书记刘文泉、市人大主任杨生海、副主任赵加固、常务副市长成茂和、副市长陆兴蓉、市政协主席徐寿及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奠基活动。


景观风貌

阳关博物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体呈仿汉城堡式建筑群,古拙大气、质朴雄浑。西、北、东三面筑垣,与南面的历史遗迹成拱卫态势。馆内建筑群与墩墩山烽燧和阿尔金雪山遥相对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交相辉映。馆内建筑依东西中轴线,自西而东大致对称分布,由正门城楼城墙、两关汉塞厅、丝绸之路厅、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仿汉阳关、兵营、酒肆、研学体验馆、仿古民居一条街等主要建筑以及张骞铜像、王维雕像、丝路友谊图等文化景观组成,集博物、展示、教育、文保、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一座依托于历史遗迹、馆园结合的新型遗址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航拍全景

两关汉塞厅

丝绸之路厅

仿汉阳关

兵营

文物保护与研究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责任和使命。阳关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指导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对周边文物遗址进行考察。在规划指导下,配合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陆续完成了阳关烽燧抢救性加固工程、核心保护区的界桩、围栏和环境整治工程以及寿昌城遗址保护工程。


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在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敦煌学家李正宇、瓜州文物局局长李宏伟、敦煌市博物馆馆长傅立诚参与指导下,阳关博物馆组织了瓜州、敦煌、阿克塞三县市境内汉长城沿线烽燧城障遗址学术调查活动,历时九天,行程1400余公里,对瓜州双塔水库周边地区至敦煌榆树泉一线和敦煌阳关地区的汉唐军事防御体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

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与甘肃敦煌学学会副会长、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在古董滩考察

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物修复专家李最雄主持下,维修加固阳关烽燧

2003年8月29日,阳关博物馆开馆庆典活动结束后组织专家赴渥洼池周边湿地考察

2006年11月17日,阳关博物馆在兰州宁卧庄宾馆展示所征集的2800余件文物,并举行了座谈会。这次活动在国内文博界引起了轰动,社会反响强烈,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和甘肃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被誉为“近20年来甘肃历史上从民间征集文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同时被评为“2006年全省文物工作十件大事”之一。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初世宾、郎树德等对征集文物进行鉴定、定级

展出结束后,阳关博物馆相继开展了文物分类、鉴定、定级、编目、建档等工作。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初世宾、朗树德等对征集文物进行了复审定级,鉴定为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487件。期间,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李正宇先生,敦煌学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剑虹先生等专家学者也先后观摩了这批文物,对文物的历史价值做出了基本判断,并提出了完善保护和深入研究的意见。2013年,我们组织力量对阳关地区的田野文物展开调查,对馆藏文物作了基础性的研究,编辑出版了大型图册《阳关·阳关博物馆文物图录》。

本书是敦煌书画院创建三十周年、阳关博物馆创建十周年献礼作品。书内辑录了敦煌阳关地区代表性田野文物21处,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阳关地区出土文物3件,阳关博物馆馆藏文物549件(按文物编号计数)。通过鉴定和分析研究,对每种入选文物的名称、断代、级别、器形、主要特征、历史文化渊源做出了基本研判,其中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弥足珍贵。

这项文物鉴定研究分析工作,是对阳关地区和阳关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次全面检阅和系统梳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这在敦煌文博史上尚属首次,填补了敦煌文物研究的空白,是对敦煌文博事业的一个重要贡献。

2017年,该书荣获首届敦煌文化奖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社会文化项目

阳关博物馆的创建和运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十余年来,阳关博物馆承接完成了阿克塞哈萨克民族博物馆陈列大纲、酒泉丝绸之路博物馆陈列大纲、甘肃公路博物馆【甘肃公路历史文化展】、敦煌市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建设项目【丝绸之路(敦煌)司法文化专题展】等文化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博事业不断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2016年,完成甘肃公路博物馆甘肃公路历史文化展项目

2017年,完成敦煌市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展览项目

END

责任编辑 | 吴丰萍

编辑 | 年超君 张奕瑗

校对 | 吴雪芹 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