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阳关博物馆创建二十周年特辑-
朝圣敦煌 寻梦阳关
文化保护 解读展示
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雄伟的阳关城堞早已被无情的黄沙掩埋,凭吊怀古,无处寄托;探幽发微,难寻踪迹。为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利用文化文物资源,我们肩负历史责任感,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倾尽所有,策划并投资兴建了阳关博物馆。2003年8月,雄伟壮丽的阳关博物馆拔地而起,岿然挺立在雄浑苍茫的阳关大漠上。阳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阳关博物馆以“挖掘古文化、建设新文化”为宗旨,为适应敦煌旅游事业、特别是两关(阳关、玉门关)长城保护开发的客观需要,依托两关长城地区、尤其是阳关地区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应用新理念、新思维,采用雕塑、壁画、建筑、陈展、环境等艺术手段,系统展示丝绸之路、两关长城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复现历史,复活阳关,以提高人们对丝绸之路文化、敦煌文化,尤其是两关长城军事文化和边塞民族文化的认知。它的建设坚持科学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次的原则,既具有保护古文化、发展旅游的功能,又是承传发扬敦煌文化的载体。
沉睡千年的阳关,直到晚近时期依然鲜有人问津。下面这组照片(大概可以)反映出阳关地区百(十)年前的荒凉情景,以及阳关博物馆建成前的面貌。
设计论证
阳关博物馆的建设是一个文化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采用何种手段去展现阳关文化,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其中根本性的问题。从1999年12月开始筹划调研,论证立项,2001年4月动工修建,到2003年8月28日正式开馆,历时3年零8个月。期间纪永元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去洛阳、西安、南京、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向城市规划、博物馆、古建、美术、史学、敦煌学界的知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请教,反复论证并最后确定了阳关博物馆的建设方案。
开工奠基
2001年4月21日,阳关博物馆项目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中共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王军需、副书记刘文泉、市人大主任杨生海、副主任赵加固、常务副市长成茂和、副市长陆兴蓉、市政协主席徐寿及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奠基活动。
阳关博物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体呈仿汉城堡式建筑群,古拙大气、质朴雄浑。西、北、东三面筑垣,与南面的历史遗迹成拱卫态势。馆内建筑群与墩墩山烽燧和阿尔金雪山遥相对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交相辉映。馆内建筑依东西中轴线,自西而东大致对称分布,由正门城楼城墙、两关汉塞厅、丝绸之路厅、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仿汉阳关、兵营、酒肆、研学体验馆、仿古民居一条街等主要建筑以及张骞铜像、王维雕像、丝路友谊图等文化景观组成,集博物、展示、教育、文保、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一座依托于历史遗迹、馆园结合的新型遗址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研究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责任和使命。阳关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指导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对周边文物遗址进行考察。在规划指导下,配合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陆续完成了阳关烽燧抢救性加固工程、核心保护区的界桩、围栏和环境整治工程以及寿昌城遗址保护工程。
这项文物鉴定研究分析工作,是对阳关地区和阳关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次全面检阅和系统梳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这在敦煌文博史上尚属首次,填补了敦煌文物研究的空白,是对敦煌文博事业的一个重要贡献。
2017年,该书荣获首届敦煌文化奖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社会文化项目
阳关博物馆的创建和运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十余年来,阳关博物馆承接完成了阿克塞哈萨克民族博物馆陈列大纲、酒泉丝绸之路博物馆陈列大纲、甘肃公路博物馆【甘肃公路历史文化展】、敦煌市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建设项目【丝绸之路(敦煌)司法文化专题展】等文化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博事业不断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END
责任编辑 | 吴丰萍
编辑 | 年超君 张奕瑗
校对 | 吴雪芹 张 玲